全网首发 | 教师资格证,历年考试真题解析

教师资格证,历年考试真题解析

距离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只有4天

小伙伴们都准备的怎么样啦

倒计时已经开始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跟知道君一起来看看历年的考试真题叭!

图片[1]-全网首发 | 教师资格证,历年考试真题解析-夏末浅笑

真题解析2019

中学

01、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 )

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

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

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

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

解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人物,在其著作《普通教育学》中,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所以此题选择A。

02、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 )

A、发现学习理论

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C、教学与发展理论

D、范例教学理论

解析:赞可夫提出了教学与发展理论,在其著作《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以高难度进行教学、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发现学习理论是由布鲁纳提出,巴班斯基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范例教学理论的提出者是瓦·根舍因。

0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国家本位论

D、生活本位论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卢梭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是: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

所以此题选择A。

0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有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

A、阶级性

B、生产性

C、目的性

D、相对独立性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题干所述“教育有自身发展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即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所以此题选择D。

0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解析: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指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指个体内部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个体内部不同方面所达到的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同的。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发展在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前提下,每一个儿童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方面,都可能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题干中,量变导致质变体现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所以此题选择C。

小学

01、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种观点属于( )

A、外铄论

B、内发论

C、多因素论

D、相互作用论

解析: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洛克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犹如一块白板,它本身没有内容,可以任人涂抹,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这种观点即为一种典型的外铄论。所以此题选择A。

0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是指( )

A、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B、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C、人的劳动能力全面发展

D、人的独立个性全面发展

解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是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以此题选择A。

03、小龙明知乱扔纸屑是不文明行为,但又总是管不住自己,教师应注重培养其(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信念

解析: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A项,知是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B项,情是道德情感,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人们对客观事物做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C项,意是道德意志,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D项,道德信念是干扰项。题干中,小明知道乱扔纸屑是不文明行为,也就是已经有了道德认识,但是管不住自己,也就是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做出自觉地努力,所以缺乏道德意志力,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其道德意志。故选C项。

0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 )

A、1983年

B、1986年

C、1993年

D、2006年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国教育法规之一。1986年4月12日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自1986年7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2006年9月1日实施。所以此题选择B。

05、学校在课外活动中举办安全教育报告会,这一活动形式属于( )

A、小组活动

B、学科活动

C、阅读活动

D、群众性课外活动

解析:群众性课外活动是组织多数或全体学生参加的一种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主要包括:报告和讲座;各种集会;各种比赛;参观、访问、调查、旅行;社会公益活动等。所以此题选择D。

真题解析2018

中学

01、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认为,人的发展有如白布放进染缸,“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墨子的这种观点属于(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主导论

D、主体能动论

解析:题干考查影响个体身心发展因素。墨子的观点反映了环境对人的决定作用。所以此题选择B。

02、旧的社会制度下,可能出现新教育的萌芽;新的社会制度下,也可能存在旧教育的延续。这种现象表明教育发展具有( )

A、相对独立性

B、历史局限性

C、社会制约性

D、社会能动性

解析:题干考查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强调教育具有自身特点和规律以及能动性。所以此题选择A。

03、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思想,论述了班级授课制,被认为是近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 )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教育论》

D、《教育漫画》

解析:题干考查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最早对班级授课制进行系统阐述。所以此题选择B。

04、我国近代教育史上,对封建教育制度所进行的废科举、兴学堂等改革始于( )

A、明朝末期

B、清朝初期

C、清朝末期

D、民国初期

解析:题干考查学校教育制度形式上的发展。清朝未年的“废科举、兴学校”标志着制度化教育的兴起。所以此题选择C。

05、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将系统论的方法引入教育改革,提出的教育理论是( )

A、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

B、最近发展区理论

C、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D、范例教学理论

解析:题干考查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所以此题选择A。

小学

01、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既要坚持统一要求,又要注重( )。

A、学生自主

B、教师主导

C、教学相长

D、因材施教

解析:由于社会个体具有共性,因此教育要坚持统一要求;由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所以教育又要注重尊重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所以此题选择D。

02、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城乡、区域和校际的均衡发展,这体现了义务教育具有( )。

A、公共性

B、民主性

C、免费性

D、强制性

解析:公共性是义务教育的基本属性之一。义务教育的公共性是国家对义务教育干预程度的一种体现,是政府在保证义务教育公平、正义等方面的责任和功效。“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城乡、区域和校际的均衡发展”体现了国家着力实现教育公平,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公共性。所以此题选择A。

03、儿童身心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连续的、不可逆的过程。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整体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题干中的叙述正是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性是指个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并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本题考查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我们可以运用关键词法分析题干,抓住“低级到高级”“连续”“不可逆”这样的字眼。可知这强调的是一种顺序,进而确定此题答案C。

04、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B、少先队活动

C、品德课和各科教学

D、班主任工作

解析:小学德育的途径包括:①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②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③劳动;④少先队活动;⑤班会、校会、周会、晨会;⑥班主任工作。其中,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途径。所以此题选择C。

05、班主任李老师常常与学生协商处理各项班级事务,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敢于质疑。这种班级管理方式属于( )。

A、专制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对抗型

解析:班主任管理班级有三种类型,即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专制型管理的特点:班主任过于威严,时常保持一种“严打高压”态势,不能容忍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学生的职责就是服从,即使是错误的决定和命令,学生也必须执行。放任型管理的特点:班主任对班级建设不做全盘规划,没有明确的班级管理目标,班级活动缺乏针对性,遇事随机应付。民主型班级管理的特点:班主任站在学生和班级的角度,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目标和班级发展计划,使班级活动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体作用能得以发挥;在处理班级事务时,班主任讲民主,学生可以参与班级管理,充分表达自己的建议和意见;班级里形成团结互助、奋发向上的良好班风。题干表述的班级管理方式属于民主型。本题考查班级管理方式的类型。对每一种类型的班级管理方式,可以从教师、学生以及管理效果三个角度进行理解。如民主型管理方式,从教师方面看。教师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在班级管理中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发展计划等;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起主体作用;从管理效果看,班级中形成团结互助、奋发向上的班风。所以此题选择B。

真题解析2017

中学

01、在教育史上,重视实科教育,主张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强调教育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的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斯宾塞

D、杜威

解析:在教学方法上,斯宾塞反对当时学校中流行的形式主义、经院主义,主张把教学建立在学生的自动性上面,强调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主张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在于教导每一个人怎样去过“完美”的生活。所以此题选择C。

02、儿童身心发展存在高速发展期,某一时期某一方面的发展特别迅速而在其他阶段相对平稳。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哪一特性?(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平衡性

解析: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是指同一方面的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是均衡的,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度。题目中儿童某一方面的发展特别迅速而在其他阶段相对平衡,体现的正是发展的不平衡性。所以此题选择C。

03、明确提出“长善救失”“教学相长”“不陵节而施”“臧息相辅”等重要的思想的文献是( )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大学》

解析:《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本论述教育教学的论著。文中明确提出了“长善救失”“教学相长”“不陵节而施”“臧息相辅”等重要思想等。所以此题选择B。

04、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上,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能,生活更加充实幸福的观点属于(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知识本位论

D、能力本位论

解析: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精神性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所以此题选择A。

05、世界各国的学制存在着差异,但在入学年龄,中小学分段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这说明学制的建立主要依据( )

A、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D、民族和文化传统

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特点是确定各级各类教育目的(或培养目标)时不可忽视的重要依据。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身心发展特点和水平是有所不同,在教育目的转化为各级各类的培养目标时,就必须以此为依据,这样才能使实际教育活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水平。所以此题选择C。

小学

01、教师应引导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做出选择,这是尊重和发挥( )。

A、学生的主体性

B、学生的差异性

C、学生的创造性

D、学生的发展性

解析:学生具有主体性,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首先。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有意识、有情感、有个性的社会人,他们并不盲目、机械、被动地接受作用于他们的影响;其次,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素质,可以进行自我教育。教师应引导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做出决定,体现了教师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现代教育的学生观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要求。考生在理解这些观念时,应该结合教师的教学进行思考。例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要求教师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尊重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独特思考,不以“标准答案”限制学生的思维,要重视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培养;尊重学生的发展性,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不以学生的错误或缺点否定学生发展的可能性。所以此题选择A。

0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来我国学习,并把中国文化带回自己的祖国。这反映了教育具有( )。

A、文化传承功能

B、文化创造功能

C、文化更新功能

D、文化传播功能

解析: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有:①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②教育具有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的作用;③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④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来我国学习并把中国文化带回自己的祖国是一种文化传播,题干所述表明教育具有文化传播功能。所以此题选择D。

03西方近现代教育史上,被认为最先“发现了儿童”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卢梭

C、康德

D、洛克

解析:在西方近现代教育史上,公认是卢梭发现了儿童。并确立了现代的儿童教育观。卢梭之前,几乎所有人郁认为,儿童只是被动受教育的一方,到卢梭才真正把儿童作为教育结构中的主体。说他“发现了儿童”指的就是卢梭首次提出“儿童本位”。卢梭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于《爱弥儿》一中。在该书中,他明确提出教育的前提和核心要务是确立儿童的中心地位。重要的教育家是历年的常考点。对于“首次”“最先”“第一次”提出某些理论的教育家,考生应重点掌握。例如,夸美纽斯首次从理论上系统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在西方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思想,等等。所以此题选择B。

04、小芳常常因为不守纪律而受到批评,但她不以为然,还说只要学习好。守不守纪律无所谓。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首先应采用的教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

B、情感陶冶

C、榜样示范

D、实践锻炼

解析: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陶冶教育法又称情感陶冶法,它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实际锻炼法足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炼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小芳不守纪律的原因是其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班主任首先应采用的教育办法足说服教育法,提高其认识从而形成止确的观点。德育方法是历年的常考点。对这一知识点,考生应该掌握三个方面:一是能够判断题干设置的情境运用了哪种方法,这就需要对每种德育方法的含义有深入的理解:二是识记个别方法对培养学生品德的不同侧重;三是掌握每种方法在运用时的要求。例如,说服教育法主要是提高品德认识:陶冶教育法主要是影响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榜样示范法能够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实践锻炼法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所以此题选择A。

05、《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规定,少先队的入队年龄是( )。

A、6~12周岁

B、6~14周岁

C、7~12周岁

D、7~14周岁

解析:《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规定,凡是6周岁到14周岁的少年儿童,愿意参加少先队,愿意遵守队章,向所在学校少先队组织提出申请。经批准,就成为队员。所以此题选择B。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莫慌莫慌。助手君相信,只要大家在这10天内不辜负自己,教师资格证考试也必不会辜负大家哒!

最后的最后,知道君祝大家一次顺利考过!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
  •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