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重组:如何从"中国制造"变成"围绕中国制造"

网易科技讯 8月13日消息,据香港媒体报道,中国的个人防护设备(PPE,包括口罩、防护服等产品)和电子行业可能会受到供应链重组的巨大影响。然而,通过采取各种措施,中国可以减缓制造业外移的规模和速度。

由于受到中国低生产成本而被吸引到中国的外国公司,最有可能将供应链重新定向到更便宜的地方。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成本优势已经被不断上涨的工资、更高的土地成本和更高的关税所抵消。

相比之下,想要进入中国广阔国内市场的外国公司不太可能退出。美国和欧洲商会最近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受访者无意离开中国市场。

一方面,留下来的理由一如既往地充分,中国的基础设施、物流网络和受过教育的工人供应明显优于新兴市场。另一方面,现在需要将这些优点与更高关税、潜在制裁、技术限制等因素进行权衡,这些都是跨国公司必须适应的商业新常态。

有些供应链外迁是不可避免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不是个非此即彼的决定。实际决定介于完全退出中国和维持现状之间。而实际上的变化更加微妙,并因不同的行业而更有针对性。

对于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角色变化,这里有三种预测:

第一,个人防护设备(PPE)行业的全球供应链可能会发生巨变。新冠疫情暴露了将个人防护设备制造外包给外国供应商的国家的脆弱性,它们往往为了追求效率而牺牲了安全。作为PPE的最大生产国,随着美国和欧洲政策改变,中国将在不断变化的供应链动态中失去一些优势。

第二,随着全球科技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电子行业的供应链也很容易发生变化。电子制造业占亚洲增加值的一半以上,而中国处于这个生产生态系统的中心。中国在这个领域的潜在损失,可能比PPE行业的损失还要大得多。

除了电子产品制造之外,还有一个更具系统性的问题,那就是技术脱钩。在一个拥有多种技术标准和不兼容网络的世界里,围绕5G等技术建立的供应链可能会断裂。随着全球制造业越来越多地与技术融合,这种技术碎片化可能会加快去全球化进程,会破坏整个世界的经济前景。

第三,这方面涉及时机问题,在没有强大政治压力的情况下,供应链的重新配置可能是缓慢而渐进的。企业资本支出已因疫情爆发而受到巨大影响,疫情还在继续削弱企业信心和投资意愿。随着中国在恢复生产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对于跨国公司来说,现在不是将供应链从运营能力最安全、最可靠的基地转移到别处的最佳时机。

最近,中国政府减少对外国直接投资(FDI)的限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金融业改革、开放行业等举措,都旨在创造一个更容易进入的市场,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虽然这些举措不会完全阻止供应链的变化,但它们可能会减缓这一过程。

作为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中国有些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但中国应该有办法通过加速急需的改革来控制供应链剧变的速度和规模。如果处理得当,对从“中国制造”转变为“围绕中国制造”的供应链,中国仍可以保持巨大优势和影响力。 (小小)

  • 网易第二季度净收入182亿元,净利润45亿元
  • 网易二季报:业绩超预期 教育、音乐按下增长加速键
  • 德媒:德国不会"跟风"英美,禁用华为

本文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责任编辑:王凤枝_NT2541

【版权与免责声明】

此内容源网络,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xichengyouju@163.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本站内容除了夏末浅笑( blog.ccswust.org )原创外,其它均为网友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
  •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