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两个相关变量呈反方向变化,则其相关系数r ( B )。

A.大于0           B.小于0              C.等于O              D.等于1

2.统计的基础功能是 ( C )。

A.咨询功能          B.管理功能            C.信息功能            D.监督功能

3.样本平均数和全及总体平均数(B)。

A.前者是一个确定值,后者是随机变量        B.前者是随机变量,后者是一个确定值

C.两者都是确定值                        D.两者都是随机变量

4.某班学生英语成绩分别是65分、72分、85分和90分,这四个数字是(D)。

A.指标            B.标志               C.变量               D.标志值

5.在评比东部沿海省份之间社会经济状况时,将这些省份每人分摊的绿化面积按年排列的动态数列属于 ( C )。

A.总量指标的时期数列                    B.总量指标的时点数列

C.相对指标动态数列                       D.平均指标动态数列

6.动态数列的构成要素是 ( A )。

A.时间和指标值      B.变量和次数          C.时间和次数          D.主词和宾词

7.某连续变量小组分为五组:第一组为10—20,第二组为20—30,第三组为30—40,第四组为40—50,第五组为50以上。依据习惯上规定( B )。

A.20在第一组        B.30在第三组          C.40在第三组         D.50在第四组

8.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C)。

A.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B.为了应用数理统计

C.根据样本指标的数值来推断总体指标的数值    D.为了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9.动态数列中,每个指标值可相加的是(A)。

A.时期数列          B.间断时点数列        C.平均数动态数列      D.相对数动态数列

10.目前,我国将个体户归为 ( D )

A.非金融企业部门    B.金融机构部门        C.政府部门           D.住户部门

11.最早使用统计学这一学术用语的是 ( A )。

A.国势学派          B.政治算术学派        C.社会统计学派        D.数理统计学派

12.按照个体价格指数和报告期销售额计算的价格指数是(D)。

A.综合指数          B.平均指标指数        C.加权算术平均指数    D.加权调和平均指数

13.统计有三种涵义,其基础是(B)。

A.统计学           B.统计活动           C.统计方法           D.统计资料

14.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其同度量因素最好固定在( A )。

A.基期            B.计划期            C.报告期            D.任一时期

15.相关关系中,用于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类型的图形是 ( A )。

A.散点图            B.直方图             C.次数分布多边形图    D.累计频率曲线图

16.数列2,4,8,16,32,64,128,反映其平均水平最好用 ( 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17.年劳动生产率X(千元)和职工工资y(元)之间的回归方程是Y=20+70x。这意味着年劳动生产率每提高l千元时,职工工资平均  ( A )。

A.增加70元          B.增加90元           C.保持不变           D.减少70元

18.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组成部分有( C )。

A.基本表、会计账户和附属表                B.国民经济平衡表、国民经济账户和附属表

C.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和附属表         D.基本表和国民经济账户

19.下列动态分析指标中一般不取负值的是( A )。

A.发展速度          B.增长比率           C.增长数量          D.平均增长速度

20.全国人l5普查中,调查单位是(B)。

A.全国人口          B.每一个人           C.每一家庭           D.人均收入

21.已知某个小区5家水果店香蕉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5家商店香蕉的平均单价,应该采用(C)。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加权调和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

2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了( D )。

A.城乡居民购买生活消费品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

B.城乡商品零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

C.城乡居民购买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

D.城乡居民购买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

23.从纯理论出发,在直观上最符合随机原则的抽样方式是(A)。

A.简单随机抽样      B.类型抽样           C.等距抽样           D.整群抽样

24.某县级市有l00万人口,共有20家医院,平均每个医院需要服务50000人,这个指标是(A)。

A.强度相对指标      B.平均指标           C.总量指标           D.发展水平指标

25.国民经济核算是对——实行现代化管理,加强总体控制和调节的重要手段。(D)

A.市场经济          B.计划经济           C.微观经济           D.宏观经济

二、判断题

1.相关系数是测定两个变量之间密切程度的唯一方法。(×)

2.流量是某一时期发生的量。( √ )

3.结构相对指标的计算方法灵活,分子和分母可以互换。(×)

4.变量是指可变的数量标志。(√)

5.重复抽样的抽样误差一定大于不重复抽样的抽样误差。(√)

6.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目的是一致的,即都是通过对部分单位的调查,来达到对总体数量特征的认识。( × )

7.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和综合指标法分别用于统计调查阶段、统计整理阶段和统计分析阶段。( × )

8.综合为统计指标的前提是总体的同质性。( √ )

9.平均差和标准差都表示各标志值对算术平均数的平均离差。( √ )

10.所有可能样本平均数的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 √ )

11.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所以它并不关心也不考虑个别现象的数量特征。(×)

12.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对象可同时是调查单位,调查单位可同时又是总体单位。(×)

三、名词解释题

1.抽样调查

答:是指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观察,并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以被抽取的那部分单位的数量特征为代表,对总体作出数量上的推断分析。

2.直接观察法

答:直接观察法是由调查人员到现杨对被调查对象进行直接点数和计量。

3.国内生产总值

答:国内生产总值是按照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一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4.国民生产总值

答:是指按照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定时期内收人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

5.统计指数

答:统计指数指的是复杂现象总体综合变动状况和对比关系。

6.统计分组

答: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区分 为若千个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7.中位数

答:是指在现象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居于中间的位置的那个标志值。

8.结构相对数

答:结构相对数是利用分组法,将总体分为不同性质(即差异)的各部分,以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而得出的比重或比率,来反映总休内部组成状况的综合指标。

9.统计总体

答: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理。

10.标志

答:是用来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四、计算题

1.某企业职工人数9月份增加变动情况如下:1日职工总数1000人,其中非直接生产人员100人;l5日职工l0人离职,其中有5人为企业管理人员;25日新来企业报到工人25人。试分别计算本月该企业非直接生产人员及全部职工的平均人数。

答:(1)9月份非直接生产人员平均人数=(100*14+95*16)/(14+16)

=97.3(人)

(2)9月份全部职工平均人数=(1000*14+990*10+1015*6)/(14+10+6)=999.7(人)

2.已知西部地区某市2013年有关统计资料如下表所示,试求该市国内生产总值及国内生产净值,并说明核算的具体方法。

某市2013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表

单位:亿元

生产 使用
总产出    360 个人消费    l50
中间消耗    60 公共消费    80
固定资本消耗    l00 固定形成    300
劳动者报酬    40 进出口净值    5

 

 

 

 

 

 

答:(1)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360-60=300(亿元)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消耗=300-100=200(亿元)

(2)所采用的核算方法是生产法。

3.已知某地区2013年有关统计资料如下表所示,试求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及国内生产净值,并说明核算的具体方法。

某地区2013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表

单位:亿元

生产  
总产品2500 个人消费580
中间消耗1400 公共消费150
固定资本消耗100 固定形成370
劳动者报销600 进出口净值100

答:(1)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2500-1400=1100(亿元)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1100-100=1000(亿元)

(2)所采用的核算方法是生产法。

4.某企业职工人数6月份增加变动情况如下:1日职工总数1000人,其中非直接生产人员11100人;l5日职工10人离职,其中有5人为企业管理人员;25日新来企业报到工人l5人。试分别计算本月该企业非直接生产人员及全部职工的平均人数。

答:(1)6月份非直接生产人员平均人数=(100*14+95*16)/(14+16)

=97.3(人)

(2)6月份全部职工平均人数=(1000*14+990*10+1005*6)/(14+10+6)

=997.7(人)

5.某工业企业的某种产品,l月份的产量是750件,单位成本20元;2月份的产量是l000 件,单位成本l8元;3月份的产量是l500件,单位成本l5元。据此,请说明该企业第一季度单位成本的趋势,并求该季度的平均单位成本。

答:(1)该企业第一季度的单位成本是连续下降的。

(2)该企业第一季度的平均单位成本=总成本/总产量

=(20×750+18×1000+15×1500)/(750+1000+1500)

=17.08(元)

6.假设某企业2013年年初计划工业增加值为400万元,年终报告上显示实际完成480万元。据此,求该企业的计划完成相对数,并说明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答:(1)该企业的计划完成相对数=实际完成数/计划数*100%

=480/400*100% =120%

(2)计算结果表明该企业超额20%完成增加值计划。

7.某工业企业的某种产品,l月份的产量是750件,单位成本20元;2月份的产量是l000件,单位成本l8元;3月份的产量是l000件,单位成本l5元。据此,请说明该企业第一季度单位成本的趋势,并求该季度的平均单位成本。

答:(1)该企业第一季度的单位成本是连续下降的。

(2)该企业第一季度的平均单位成本=总成本/总产量

=(20×750+18×1000+15×1000)/(750+1000+1000)

=17.45(元)

8.假设某企业2013年年初计划工业增加值为500万元,年终报告上显示实际完成550万元。据此,求该企业的计划完成相对数,并说明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答:(1)该企业的计划完成相对数=实际完成数/计划数*100%

=550/500*100%

=110%

(2)计算结果表明该企业超额10%完成增加值计划。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
  •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